• <rt id="qcaws"></rt>
  • 現在是  歡迎光臨南充運輸工程職業學校!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我們
     
    首  頁 新聞中心 學校簡介 招生信息 實習就業 社會評價 心理沙龍 網上報名 聯系我們
    南運新聞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南運新聞
    2019年度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雙擊自動滾屏 添加時間:2020-04-06 【瀏覽字體: 收藏本頁   復制給好友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享受人數


     

     

    資助總額


     

     

    中央財政


     

     

    縣財政


     

     

    備注


     

     

     


     

     

    (萬元)


     

     

    (萬元)


     

     

    (萬元)


     

     

     


     

     

     


     

     

     


     

     

     


     

     

     


     

     

    2018 年春季


     

     

    508


     

     

    508000


     

     

     


     

     

     


     

     

     


     

     

     


     

     

     


     

     

     


     

     

     


     

     

     


     

     

     


     

     

     


     

     

     


     

     

    2018 年秋季


     

     

    600


     

     

    600000


     

     

     


     

     

     


     

     

     


     

     

     


     

     

     


     

     

     


     

     

     


     

     

     


     

     

     


     

     

     


     

     

     


     

     

    2019 年春季


     

     

    482


     

     

    482000


     

     

     


     

     

     


     

     

     


     

     

     


     

     

     


     

     

     


     

     

     


     

     

     


     

     

     


     

     

     


     

     

     


     

     

    2019 年秋季


     

     

    426


     

     

    426000


     

     

     


     

     

     


     

     

     


     

     

     


     

     

     


     

     

     


     

     

     


     

     

     


     

     

     


     

     

     


     

     

     


     

     

    合計


     

     


      
      
       
       
       
       
       
       
       
       
       
       
       
       
      
      
      
     
      
      2016


     

     

    2016000


     

     

     


     

     

     


     

     

     


     

     

     


     

     

     


     

     

     


     

     

     


     

     

     


     

     

     


     

     

     


     

     

     


     


     

















     



    2.4 就業質量



     



    2019年度由于畢業生數量增加,就業人數、升學人數均有所增加。并且畢業生平均月薪提高,就業質量有所提升,畢業生對學校的滿意度也有所提升。具體數據見下表:



     



     



    表五:畢業生就業情況表



     





     
     
     
     
     


     
     
     
     
     


     
     
     
     
     


     
     
     
     
     


     
     
     
     
     


     
     
     
     
     


     
     
     
     
     


     
     
     
     
     


     
     
     
     
     


     
     
     
     
     


     
     
     
     
     


     
     
     
     
     


     
     
     
     
     


     
     
     
     
     


     
     
     
     
     


     
     
     
     
     


     
     
     
     
     


     
     
     
     
     


     
     
     
     
     


     
     
     
     
     


     
     
     
     
     


     

    項目


     

     

    2018


     

     

    2019


     

     

    增長數


     

     

    增長率


     

     

    畢業生數


     

     

    576


     

     

    725


     

     

    149


     

     

    25.8%


     

     

    畢業率(鞏固率)


     

     

    99.33%


     

     

    99.5%


     

     

     


     

     

    0.17%


     

     

    就業人數


     

     

    536


     

     

    683


     

     

    147


     

     

    27.4%


     

     

    就業率


     

     

    93.05%


     

     

    94.2%


     

     

     


     

     

    0.95%


     

     

    初次就業人數


     

     

    536


     

     

    683


     

     

    147


     

     

    27.4%


     

     

    初次就業率


     

     

    93.05%


     

     

    94.2%


     

     

     


     

     

    0.95%


     

     

    升學人數


     

     

    36


     

     

    42


     

     

    6


     

     

    16.7%


     

     

    升學比例


     

     

    6.25%


     

     

    3.86%


     

     

     


     

     

    2.39%


     

     

    直接就業人數


     

     

    536


     

     

    683


     

     

    147


     

     

    27.4%


     

     

    直接就業比例


     

     

    93.05%


     

     

    94.2%


     

     

     


     

     

    0.95%


     

     

    區內就業人數


     

     

    0


     

     

    0


     

     

    0


     

     

    0


     

     

    區內就業比重


     

     

    0


     

     

    0


     

     

    0


     

     

    0


     

     

    自主創業人數


     

     

    0


     

     

    0


     

     

    0


     

     

    0


     

     

    自主創業比例


     

     

    0


     

     

    0


     

     

    0


     

     

    0


     

     

    畢業生“雙證”率


     

     

    95%


     

     

    97%


     

     

     


     

     

    2%


     

     

    畢業生平均月薪(元)


     

     

    3200


     

     

    3500


     

     

    300


     

     

    9.38%


     

     

    畢業生初次就業起薪(元)


     

     

    3200


     

     

    3500


     

     

    300


     

     

    9.38%


     

     

    用人單位滿意度(抽樣)


     

     

    90%


     

     

    93%


     

     

     


     

     

    3%


     

     

    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抽樣)


     

     

    97%


     

     

    99%


     

     

     


     

     

    2%


     

     

    畢業生對母校滿意度及推薦度


     

     

    98%


     

     

    98%


     

     

     


     

     

    0


     


     



     



     



     



     



     



     



    表六:2018年度畢業生分專業就業率統計表



     





     
     
     


     
     
     


     
     
     
     
     


     
     
     
     
     


     
     
     
     
     


     
     
     
     
     


     

    類別


     

     

    專業


     

     

    合計


     

     

    鐵道運輸管理


     

     

    鐵道施工與養護


     

     

    物流服務與管理


     

     

    升學


     

     

    20


     

     

    12


     

     

    0


     

     

    32


     

     

    就業


     

     

    320


     

     

    178


     

     

    38


     

     

    536


     

     

    其它


     

     

    0


     

     

    4


     

     

    4


     

     

    8


     

     

    就業率


     

     

    94.11%


     

     

    91.75%


     

     

    90.48%


     

     

    576


     


     



    2.5 職業發展



     



    2018年度,學校積極調研產業發展趨勢,工作崗位需求,及時修訂



    人才培養方案,開發企業崗位課程、制定適合崗位需求的實訓課程標準,開發校本實訓教材,探索實踐教學體系。通過開發項目教學任務、典型工作案例,加大企業評價力度,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崗位遷



    移能力、創業創新能力。



     



    三、質量保障措施



     











    3.1 專業動態調整



     



    學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與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學校各專業



    均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和本校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進



    行了廣泛的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和學校專業建設規劃開展了人才培



    養方案修訂工作。



     



    3.2 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公共基礎課,本著“面向學生實際、滿足升學和就業兩種需



    求,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優化課程結構,改變了傳統單



    一的講授法,提倡教師使用啟發式、討論式、辯論式、情景式等授課



    形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文化素養,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校專業設置校以“大而全、特而精”為方向,與平遙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人才需求緊密對接和融合,適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鄉鎮



    企業蓬勃興起、旅游服務業成為支柱產業等縣域經濟結構特點,開設



    有旅游商務、信息技術、藝術設計、機械制造等
    11 個專業,其中省



    示范專業 4 個,省重點專業 1 個,省重點專業建設儲備項目 3 個。











    獨具縣域特色的推光漆民族工藝品制作專業被教育部等三部委評估



    認定為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特色專業)。



    由于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師資隊伍出現結構性短缺。學校通過



    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青年教師,同時從行業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實踐工作



    經驗和較強動手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校任教,保持了相對合理的師



    資結構。通過安排教師外出交流學習、培訓進修、聽專家講座、雙師



    型教師的培養、教師到企業實踐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和實踐能力。



    2018年,學校新增制定出了 4 份人才培養方案,18 門課程標準,



    12 門實訓指導書,12 門實訓任務書,6 門項目課程分任務制作了實



    訓教學視頻,教師在省級及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
    50 余篇。2018年



    獎 度在市技能大賽中成績斐











     



    表七:2018年度省技能大賽獲獎情況一覽表



     



     





     
     
     
     
     


     
     
     
     
     


     
     
     
     
     


     
     
     
     
     


     

    序號


     

     

    項目


     

     

    姓名


     

     

    性別


     

     

    指導教師


     

     

    1


     

     

    南充市第七屆中職學生技能大賽


     

     

    黎志


     

     


     

     

    李松柏


     

     

    2


     

     

    南充市第七屆中職學生技能大賽


     

     

    曾蒼龍


     

     


     

     

    李松柏


     

     

    3


     

     

    南充市第七屆中職學生技能大賽


     

     

    甘秋紅


     

     


     

     

    李松柏


     


    學校洞悉自身所處的時代潮流和區域特點,深刻把握職教發展的自我需求和社會需要,多年來堅持“雙主體、全過程、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各專業結合自身特點,深化培養模式,比如:數控、焊接專業融入了 “學做融通、產訓結合、工學一體”的特色,美術設計與制作專業融入了 “學崗融通、學訓一體、工學結合”的特色,會計專業融入了 “以崗定學、學訓合一、頂崗實習”的特色,形成了各自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校企共同培養學生的機制。2016 年,學校又在工藝美術專業推行“(0.5+0.5)×2+1”的民族手工技藝傳承模式,在數控、焊接、酒店專業嘗試“三段育人、二元評價”的現代學徒制模式,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施行“校企循環、螺旋遞進”的服務平遙旅游產業模式。



     



    學校加強信息化教學,推動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融合。對教師



    的  PPT、微視頻、微課網絡課程建設技能和方法進行專項培訓和輔導。



    在教學資源庫建設方面,目前,資源庫內收錄了大量教學經典案例、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和課程試題庫,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和學習資源。



    在國際合作辦學方面,我校與德國黑森州德中經濟文化促進會,黑森州州立國家音樂教育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引進商務德育課程。為我校旅游系做大做強做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平遙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德國,平遙足球事業的發展,乃至為平遙企業、商會與德國全方位合作搭建了平臺。



    3.3 教師培養培訓



    學校教師培養主要是依靠校本培訓、遠程培訓、離職培訓、短期學習培訓和到企業生產實習培訓等方式。培訓經費學校全部報銷并根據財經制度給于一定的補助,校本培訓和遠程培訓要求在職教師全部參加并納入教師考核。2018年我校教師有2人參加了省級以上的培訓,有 15人參加了南充市組織的短期學習培訓,有
    9 人參加了企業的生產實習培訓。



    校本教研和技能比武是學校教師培養行之有效的常規措施。綜合系開展基于板塊、分層點評的磨課活動,藝術系開展了“同題異構”的賽課活動,工藝系開展了“細節求精、教法求新”的煉課活動,機械系則把教與學雙向評價搞得轟轟烈烈!同時還采用技能考試這根“指揮棒”,促進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美術專業實行師生同考,教師作品和學生作品一同密封閱卷;電商專業師生同場競技,數控、焊接用理論考試+技能比武的方式,開展雙師能力過關考核,采用“教師比賽、學生觀摩”的形式進行,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創新和設計的潛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3.4 規范管理情況



    2018年度修訂和完善了學校管理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學督導、學生評教、教師聽課、教師評教、評學制度和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形成了由教學質量監控運行系統、教學信息收集與處理系統、教學質量監控調控系統組成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校實行校系二級管理。在學校規范管理的框架內,各系部根據專業特點,制定符合各自專業特征的教學管理考核辦法以及績效工資積分考核方案。充分發揮基層管理的主動性和實戰型。



    后勤工作流程的規范化和后勤服務過程的精細化。通過不斷的探索、反思、總結,學校提出了全力創建"全國一流后勤服務"的工作目標。具體提出了后勤人員工作的“六規范”,規范語言行為、規范著裝行為、規范工作時間、規范考核制度、規范工作流程、規范服務追蹤。要求各中心、各班組始終堅持這一中心不動搖,并根據部門情況逐項落實。



    校園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保持一貫的優良傳統,每學年都專門召開校園安全工作會議,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實行“誰的崗位誰負責、誰的課堂誰負責、誰的班級誰負責,誰的學生誰負責”的“一崗雙責”。責任部門定期對責任區內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把隱患當事故對待而認真排除。堅持“六不”原則,即“制度不落后,管理不放松,教育不遺漏,投入不吝嗇,懲戒不拖沓,不遺余力地打造全國一流的平安校園”。我們加強“四防(人防、物防、技防、協防)工作管理。



    在創建“全國一流的學生公寓管理”工作上出實招、見實效,引入現代企業標準化管理的理念,實施公寓的“7S”管理,不僅提高了管理質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及自我意識,而且也提高了公寓管理的安全系數。



    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健全學校財務管理制度,明確財務部門各崗位職責。為提高校內資金使用、分配的合理性,做到用款有計劃、收支有標準、分析有資料、監督能到位。嚴格執行物價部門收費規定和收費標準,不亂收費,學校收入由財務處統一歸口管理,執行收支兩條線;學生的服務性收費、代辦費?顚S,按學期進行結算,并進行公示。積極開源節流,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方針,加強了招待費的管理,加強水電管理。



    3.5 德育工作情況



    開齊開足德育課,堅持每周一節班會課。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構筑了“三全育人”管理模式,實現德育管理精細化;用現代企業文化提高師生職業素養,用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師生道德品質,用紅色經典文化塑造師生核心價值,形成了文化育人的管理亮點!懊吭陆逃龜⑹觥薄鞍嘀魅紊除垺,關注的就是班主任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發生發展。



     



    “學生心靈成長周記”“特色主題班會”“十佳班長論壇”,提供了一個自我



    展示、示范引領的平臺,對打造班級品牌、提升自主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靶⒂H尊師、規范自律”“天地心、家國情”等德育主題活動成效顯著,與去年同期相比,學生重大違紀大大減少。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志愿服務活動校田徑運動會、專業技能比賽、“筑夢新征程”文藝匯演等各類活動精彩紛呈,以主題引領活動,用活動渲染主題。社團活動豐富多彩,三大校級組織招募了各路精英,他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不斷刷新第二課堂成績單,“最美中職生”盡顯風流;@球、武術等各類文體協會成立了,潛水多年的高手紛紛亮相,大顯身手。積極參加文明風采大賽,各級各類文體比賽,多人多次獲得各類榮譽。



    3.6 黨建情況



    學校黨委緊緊圍繞學校改革發展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探索黨建和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提高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效益和辦學效益。以“兩學一做”為指導,開展全校性政治理論學;顒。發揮黨員先進性,通過黨員的帶頭與輻射,提高全校教職工特別是黨員干部的素質。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揮全體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四、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進入“后示范”時期,學校校企合作的道路在荊棘中開辟,在摸索中突圍,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扎實推進,把多年的探索凝練為“6321工程”,即提升“6”個“共同”——在過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礎上,全面提升合作層次和合作內涵,與行業企業共建課程體系、共建評價體系、共建實訓基地、共建雙師隊伍、共促招生就業、共同技術研發;實行“3”層對接——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實習對接生產;建好“2”種“課堂”——把企業搬進學校,把課堂搬進企業;最終實現“1”個目標——企業生產性效益和學校教育性效益共享共贏。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升級工學結合模式,歸納起來大體有四種模式:(1)“企業真實崗位體驗”的工學結合模式。學校分別于申通物流和寧波舜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物流和光電技術實訓基地。學校提供場地和部分設備,企業提供部分設備、實訓崗位、實訓耗材。共建大師工作室、理實一體化教學車間、分段輪崗實訓生產車間;貙嵭许椖拷虒W,為學生實訓提供了完全真實的企業崗位環境。(2)“企業真實項目進校園”的工學結合模式。學校立足基地建設,將企業生產中跟學校專業崗位群對應的某些工段移進學校,類似于將工廠中的一個車間段搬進了校園,實現了“工作驅動、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



    4.2 學生實習情況



     



    學校嚴格執行《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通知》(教職成[2016]3 號 ),制定了《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實習就業管理辦法》,強化領導,一把手校長為學校實習、就業領導小組組長、招就處、教務處、系部主任為成員。2016
    年實習就業
    353 人,區內就業
    160 人,自主創業
    26 人。通過雙向選擇招聘的就業單位有福州客運段、廣佛高速、電訊盈科、重慶申通快遞分公司、浦東機場等,這些單位實習工資平均 2500 元/月以上,工作時間每天不超過 8小時,周六日正常休息,若需加班,按國家規定執行。經調查,這些用人單位對我校實習生滿意度達 95%以上。



    他們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培訓中去,快速轉換身份,融入企業,工作業績突出,吃苦耐勞、工作責任心強,深受企業好評。



    五、社會貢獻



    5.1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就業水平是衡量一所學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最直接的數據。學校就業率一直穩定在 94%左右。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加快了學生職業發展速度,一些優秀學生,實習期間就成為班組長、線長,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例如,鐵道施工與養護專業學生就業到中鐵二局、中鐵八局等國內、國際一流企業,并深受企業歡迎。



    學生實習期間工資在 2000--5000 元,隨著崗位能力的提升及自身發展空間的拓展,學生初次就業工資達到 3000 元以上,而且全部有五險一金,社會保障狀況良好! 2018年學校為社會培養各類技術技能人才 612 人,用人單位滿意度81.78%,比上一年度增長 1.27%。



     



     



    表八:企業對畢業生滿意度調查匯總



     



     





     
     
     
     


     
     
     
     


     
     
     
     


     
     
     
     


     
     
     
     


     
     
     
     


     

    調查年份


     

     

    發放分數


     

     

    回收分數


     

     

    滿意度


     

     

     


     

     

     


     

     

     


     

     

     


     

     

    2017


     

     

    1169


     

     

    1154


     

     

    80.51%


     

     

     


     

     

     


     

     

     


     

     

     


     

     

    2018


     

     

    1226


     

     

    1178


     

     

    81.78%


     

     

     


     

     

     


     

     

     


     

     

     


     


     



     



    六、舉辦者履責



     



    6.1 經費保障



    2018年中央和省里的免學費資金已到位,生均撥款 0.39 萬元。



    6.2 政策措施



    制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履行職業教育工作主要職責》等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情況,協商解決難題,制訂政策措施。落實和擴大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健全多方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等決策機制,加快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



    七、特色創新



     



    案例一:依托企業辦專業,辦好專業強行業



     



     



    2015年,我校抓住國家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一系列的契機,實行校企合作。依托校企合作實訓基地----中鐵八局,將專業緊俏人才培養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融合起來,作為學校的使命和職責,發揮和提升辦學的綜合效益。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我校已建成融產學研與教學做于一體的,集專業教學、生產實習、產品展銷于一體的鐵道施工與養護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訓實踐等提供了實訓條件和創作條件,F已產生顯著的辦學成效和社會效應



    (一)辦學成效



     



    1、我校和申通物流已經建成了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我校為企業提供車間、辦公場所,以企業名稱冠名實訓基地,并利用我校影響力為企業進行宣傳推廣。我校邀請課程專家指導制定專業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工藝美術大師共同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制定了《關于加強推物流服務業管理專業建設的方案》,用制度的形式保障該專業的健康平穩持續發展。



    企業則為我校帶來培訓師資、直接參與教學、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學生職業素質評價。企業為師生提供實習耗材、并無條件地接受頂崗實習。



    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接受企業管理模式、采取校企一體化、市場化評價標準,師生在技術成熟的條件下有限參與企業生產,生產效益歸企業。



     



    (二)社會效應



    1、校企合作建設推光漆藝專業,推動了平遙推光漆藝產業的轉型升級



    2004 年平遙推光漆器廠破產后,幾百名工人分散在
    100 余戶生產作坊各自經營。家庭作坊式經營模式,造成了推光漆器產業不獨立,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旅游業,也導致了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甚至一些傳統手工藝也瀕臨失傳。我校成立推光漆藝專業,實行校企合作辦學,集中平遙推光漆藝行業精英、藝術大師,制定課程標準、行業標準,開發校本教材,實施項目教學,科學培養專業人才,為企業產品研發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增添了活力,帶動了整個行業規范化發展,為整個平遙推光漆產業的轉型升級做出獨特的貢獻。



     



    八、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8.1 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職業教育理念還沒有真正確立,運用



    職業教育理念推進改革創新的自覺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是學校專業設置服務地方經濟能力不足,在當地經濟建設中參



    與度不高;



    8.2 改進措施



    一是抓住“十三五”新的發展機遇期,遵照國家和省有關文件的指示精神,從管理體制、制度保障、專業建設、師資培養、產教融合、學生發展、德育工作、對外交流、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比較詳細的具體的發展規劃,要制定路線圖、確定時間表、明確責任人,統籌兼顧,有序推進。









     



    ,








     



     



     



     



    南充運輸工程職業學校



     



     



     



     



     



     



     



     



     



     



     



     



     



     



     



     



     



     



     



    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2019 年度)



     



     



     



     



     



     



     



     



     



     



     



     



     



     



     



     



     



     



     



     



     



     



     



     



     



     



     



    二○一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目錄



     



     



     



     



    一、學校情況……………………………………………………1



     



    1.1 學校概況……………………………………………………1



     



    1.2 學生情況……………………………………………………2



     



    1.3 教師隊伍……………………………………………………3



     



    1.4 設施設備……………………………………………………4



     



    二、學生發展……………………………………………………5



     



    2.1 學生素質……………………………………………………5



     



    2.2 在校體驗……………………………………………………6



     



    2.3 資助情況……………………………………………………6



     



    2.4 就業質量……………………………………………………8



     



    2.5 職業發展……………………………………………………9



     



    三、質量保障措施………………………………………………9



     



    3.1 專業動態調整………………………………………………10



     



    3.2 教育教學改革………………………………………………10



     



    3.3 教師培養培訓………………………………………………14



     



    3.4 規范管理情況………………………………………………15



     



    3.5 德育工作情況………………………………………………16



     



    3.6 黨建情況……………………………………………………17



     



    四、校企合作……………………………………………………17



     



    4.1 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17











     



    4.2 學生實習情況………………………………………………19



     



    4.3 集團化辦學情況……………………………………………20



     



    五、社會貢獻……………………………………………………20



     



    5.1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20



     



    六、舉辦者履責…………………………………………………22



     



    6.1 經費保障……………………………………………………22



     



    6.2 政策措施……………………………………………………22



     



    七、特色創新……………………………………………………22



     



    八、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33



     



    8.1 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33



     



    8.2 改進措施……………………………………………………33











     



     



    一、學校情況



     



    1.1 學校概況



     



    南充運輸工程職業學校創辦于1997年,學校創辦之初為川北財經專修學校,2010年更名為“南充運輸工程職業學!。學校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西河北路69號,占地面積70.8畝,在校生達3000余名。22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適時開設熱門專業,培養了大批優秀實用人才,為推動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學校先后榮獲南充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順慶區辦學先進單位、誠信辦學單位等數十項榮譽。



    學校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其中綠化用地面積1.15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0.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1 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3萬平方米,其中實驗實訓建筑面積 0.1萬平方米,學生公寓建筑面積 0.95萬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530萬元,其中教學設備 180萬元。



     



    1.2 學生情況



    2019 年,學校畢業生 725 人,學生鞏固率 99.33%,招收新生 591 人,在校生規模 1924人.



     



     



    2019年新生學生結構如下表:



     



    表一:學生結構情況表



     





     
     
     
     
     
     
     
     


     
     
     
     
     
     
     
     
     
     


     
     
     
     
     
     
     
     
     
     


     
     
     
     
     
     
     
     
     
     
     
     


     
     
     
     
     


     
     
     
     
     
     
     
     
     
     
     


     
     
     
     
     


     
     
     
     
     
     
     
     
     
     
     
     


     
     
     
     
     
     
     
     
     
     
     


     

    項目


     

     

    2018年


     

     

    2019年


     

     

    增長情況


     

     


     

    人數


     

     

    所占


     

    比重


     

     

    人數


     

     

    所占


     

    比重


     

     

    人數


     

    增長


     

     

    比重


     

    增長


     
    ,

     


     

    新生總人數


     

     

    786


     

     

    0.376


     

     

    591


     

     

    0.307


     

     

    -223


     

     

    0.329


     

     


     


     


     

     

    市內


     

     

    140


     

     

    0.69


     

     

    185


     

     

    0.31


     

     

    45


     

     

    0.32


     

     

     


     

    市外


     

     

    646


     

     

    0.31


     

     

    406


     

     

    0.69


     

     

    -240


     

     

    -0.37


     

     

     


     


     


     


     

     

    農村


     

     

    620


     

     

    0.78


     

     

    501


     

     

    0.85


     

     

    -119


     

     

    -0.19


     

     


     

    城鎮


     

     

    166


     

     

    0.22


     

     

    90


     

     

    0.15


     

     

    76


     

     

    -0.45


     

     



     



     



    從上表可以看出,我校生源以外市為主,本地生在逐年增加。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入學分數比較低,生源質量不高。



     



    1.3 教師隊伍



     



    學,F有專任教師
    45 人,本科以上學歷 35 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 1人,占 3%;具有高級職稱的 2人,占 6%,中級以上職稱的 6人,占 13.3%;學校以優化“雙師”結構為師資隊伍建設重點,不斷強化“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力度,通過培訓、下企業鍛煉、參加技能大賽等形式,不斷提高實際工作技能和社會實踐經驗,“雙師”素質教師比例不斷提高,專業教師雙師型比例達到 22.2%。



    表二:師資隊伍情況表



     





     
     
     
     
     


     
     
     
     
     


     
     
     
     
     


     
     
     
     
     


     
     
     
     
     


     
     
     
     
     


     
     
     
     
     


     
     
     
     
     


     
     
     
     
     


     
     
     
     
     


     
     
     
     
     


     
     
     
     
     


     
     
     
     
     


     

    項目


     

     

    2018年


     

     

    2019 年


     

     

    增長數


     

     

    增長率


     

     

    專任教師人數


     

     

    38


     

     

    45


     

     

    7


     

     

    18.4%


     

     

    生師比


     

     

    53:1


     

     

    23:1


     

     

     


     

     

     


     

     

    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人數


     

     

    29


     

     

    35


     

     

    6


     

     

    20%


     

     

    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


     

     

    76%


     

     

    77%


     

     

     


     

     

    1%


     

     

    專任教師碩士以上學歷人數


     

     

    1


     

     

    1


     

     

    0


     

     

        0


     

     

    專任教師碩士以上學歷比例


     

     

    2.6%


     

     

    2.2%


     

     

     


     

     

    -0.4%


     

     

    專任教師高級職稱人數


     

     

    2


     

     

    2


     

     

    0


     

     

    0


     

     

    專任教師高級職稱比例


     

     

    5.2%


     

     

    4.4%


     

     

     


     

     

    -0.8%


     

     

    兼職教師人數


     

     

    2


     

     

    5


     

     

    3


     

     

    7.4%


     

     

    兼職教師比例


     

     

    5.2%


     

     

    11.1%


     

     

     


     

     

    5.9%


     

     

    實訓指導教師數


     

     

    2


     

     

    2


     

     

    0


     

     

    0


     

     

    實訓指導教師比例


     

     

    5.2%


     

     

    4.4%


     

     

     


     

     

    -0.8%


     


     



    二、學生發展



     



    2.1 學生素質



     



    學校把德育課課程建設與學生常規管理緊密結合,以“網格化管



     



    理”為載體,用個性鮮明的“最美教室”“主題班會”“主題黑板報”,共同



     



    組成了“一班一品”特色文化,激發和引導著孩子們自我發展。學校積



     



    極開展各種社團活動,文體協會,用活動引領學生思想情操。學生思



     



    想政治素質總體上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有較高的政治參與意識,



     



    把各種黨團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2.2    在校體驗



     



    建設“幸福校園”是 2018 年度我校工作重點。學生在校體驗成為我校持續跟蹤的管理績效評價的重要指標。學校通過發放相關調查表對學校各項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通過隨機取樣進行數據分析,學生理論學習滿意度為 87%、專業學習滿意度為 94%、實習實訓滿意度95%、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為 92 %、生活滿意度 95%、校園安全滿意度為 98%,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為 98%。



     



    2.3 資助情況



     



    根據晉財教[2012]343 號文件,我校從 2010 年起上升為普通中專,按照政策從 2012 年秋季起實行免學費全覆蓋,即上我校的學生不收取學費。每生每年補助 2500 元劃拔給學校資金。所收免學費補助資金,全部用于學校的日常公用經費和改善辦學條件等。



     



    表三:免學費一覽表





     
     
     
     
     
     
     


     
     
     
     
     
     
     


     
     
     
     
     
     
     


     
     
     
     
     
     
     


     
     
     
     
     
     
     


     

    學期


     

     

    免學費人數


     

     

    免學費總額(萬元)


     

     

    省分擔(萬元)


     

     

    中央分擔(萬元)


     

     

    縣分擔(萬元)


     

     

    備注


     

     

    2018 年春季


     

     

    2112人


     

     

    2006400


     

     

     


     

     

     


     

     

     


     

     

     


     

     

    2018 年秋季


     

     

    2073人


     

     

    1969350


     

     

     


     

     

     


     

     

     


     

     

     


     

     

    2019 年春季


     

     

    2074人


     

     

    1970300


     

     

     


     

     

     


     

     

     


     

     

     


     

     

    2019年秋季


     

     

    1922人


     

     

    1825900


     

     

     


     

     

     


     

     

     


     

     

     


     


     



    根據晉財教[2012]343 號文件,我校高一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在校學生的 15%確定。在資助評審過程中,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資助范圍、資助對象、資助標準符合政策要求。不存在暗箱操作、人為調節分配或平均分配,對評審結課進行有效公示。近年來,學生的銀行卡已打好發放到每位享受資助的學生手里。



     



     



    表四:學生國家助學金一覽表



     



     





     
     
     
     
     
     
     


     
     
     
     


     
     
     
     


     
     
     
     
     
     
     


     
     
     
     
     
     
     


     
     
     
     
     
     
     


     
     
     
     
     
     
     


     
     
     
     
     
     
     


     
     
     
     
     
     
     


     
     
     
     
     
     
     


     
     
     
     
     
     
     


     
     
     
     
     
     
     


     
     
     
     
     
     
     


     

    學期


     

     

    享受人數


     

     

    資助總額


     

     

    中央財政


     

     

    縣財政


     

     

    備注


     

     

     


     

     

    (萬元)


     

     

    (萬元)


     

     

    (萬元)


     

     

     


     

     

     


     

     

     


     

     

     


     

     

     


     

     

    2018 年春季


     

     

    508


     

     

    508000


     

     

     


     

     

     


     

     

     


     

     

     


     

     

     


     

     

     


     

     

     


     

     

     


     

     

     


     

     

     


     

     

     


     

     

    2018 年秋季


     

     

    600


     

     

    600000


     

     

     


     

     

     


     

     

     


     

     

     


     

     

     


     

     

     


     

     

     


     

     

     


     

     

     


     

     

     


     

     

     


     

     

    2019 年春季


     

     

    482


     

     

    482000


     

     

     


     

     

     


     

     

     


     

     

     


     

     

     


     

     

     


     

     

     


     

     

     


     

     

     


     

     

     


     

     

     


     

     

    2019 年秋季


     

     

    426


     

     

    426000


     

     

     


     

     

     


     

     

     


     

     

     


     

     

     


     

     

     


     

     

     


     

     

     


     

     

     


     

     

     


     

     

     


     

     

    合計


     

     


      
      
       
       
       
       
       
       
       
       
       
       
       
       
      
      
      
     
      
      2016


     

     

    2016000


     

     

     


     

     

     


     

     

     


     

     

     


     

     

     


     

     

     


     

     

     


     

     

     


     

     

     


     

     

     


     

     

     


     


     

















     



    2.4 就業質量



     



    2019年度由于畢業生數量增加,就業人數、升學人數均有所增加。并且畢業生平均月薪提高,就業質量有所提升,畢業生對學校的滿意度也有所提升。具體數據見下表:



     



     



    表五:畢業生就業情況表



     





     
     
     
     
     


     
     
     
     
     


     
     
     
     
     


     
     
     
     
     


     
     
     
     
     


     
     
     
     
     


     
     
     
     
     


     
     
     
     
     


     
     
     
     
     


     
     
     
     
     


     
     
     
     
     


     
     
     
     
     


     
     
     
     
     


     
     
     
     
     


     
     
     
     
     


     
     
     
     
     


     
     
     
     
     


     
     
     
     
     


     
     
     
     
     


     
     
     
     
     


     
     
     
     
     

    , >  

    畢業生“雙證”率


     
     

    95%


     
     

    97%


     
     

     


     
     

    2%


     
     

    畢業生平均月薪(元)


     
     

    3200


     
     

    3500


     
     

    300


     
     

    9.38%


     
     

    畢業生初次就業起薪(元)


     
     

    3200


     
     

    3500


     
     

    300


     
     

    9.38%


     
     

    用人單位滿意度(抽樣)


     
     

    90%


     
     

    93%


     
     

     


     
     

    3%


     
     

    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抽樣)


     
     

    97%


     
     

    99%


     
     

     


     
     

    2%


     
     

    畢業生對母校滿意度及推薦度


     
     

    98%


     
     

    98%


     
     

     


     
     

    0


     

     



     



     



     



     



     



     



    表六:2018年度畢業生分專業就業率統計表



     





     
     
     


     
     
     


     
     
     
     
     


     
     
     
     
     


     
     
     
     
     


     
     
     
     
     


     

    項目


     

     

    2018


     

     

    2019


     

     

    增長數


     

     

    增長率


     

     

    畢業生數


     

     

    576


     

     

    725


     

     

    149


     

     

    25.8%


     

     

    畢業率(鞏固率)


     

     

    99.33%


     

     

    99.5%


     

     

     


     

     

    0.17%


     

     

    就業人數


     

     

    536


     

     

    683


     

     

    147


     

     

    27.4%


     

     

    就業率


     

     

    93.05%


     

     

    94.2%


     

     

     


     

     

    0.95%


     

     

    初次就業人數


     

     

    536


     

     

    683


     

     

    147


     

     

    27.4%


     

     

    初次就業率


     

     

    93.05%


     

     

    94.2%


     

     

     


     

     

    0.95%


     

     

    升學人數


     

     

    36


     

     

    42


     

     

    6


     

     

    16.7%


     

     

    升學比例


     

     

    6.25%


     

     

    3.86%


     

     

     


     

     

    2.39%


     

     

    直接就業人數


     

     

    536


     

     

    683


     

     

    147


     

     

    27.4%


     

     

    直接就業比例


     

     

    93.05%


     

     

    94.2%


     

     

     


     

     

    0.95%


     

     

    區內就業人數


     

     

    0


     

     

    0


     

     

    0


     

     

    0


     

     

    區內就業比重


     

     

    0


     

     

    0


     

     

    0


     

     

    0


     

     

    自主創業人數


     

     

    0


     

     

    0


     

     

    0


     

     

    0


     

     

    自主創業比例


     

     

    0


     

     

    0


     

     

    0


     

     

    0


     

     

    類別


     

     

    專業


     

     

    合計


     

     

    鐵道運輸管理


     

     

    鐵道施工與養護


     

     

    物流服務與管理


     

     

    升學


     

     

    20


     

     

    12


     

     

    0


     

     

    32


     

     

    就業


     

     

    320


     

     

    178


     

     

    38


     

     

    536


     

     

    其它


     

     

    0


     

     

    4


     

     

    4


     

     

    8


     

     

    就業率


     

     

    94.11%


     

     

    91.75%


     

     

    90.48%


     

     

    576


     


     



    2.5 職業發展



     



    2018年度,學校積極調研產業發展趨勢,工作崗位需求,及時修訂



    人才培養方案,開發企業崗位課程、制定適合崗位需求的實訓課程標準,開發校本實訓教材,探索實踐教學體系。通過開發項目教學任務、典型工作案例,加大企業評價力度,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崗位遷



    移能力、創業創新能力。



     



    三、質量保障措施



     











    3.1 專業動態調整



     



    學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與專業設置動態調整機制,學校各專業



    均成立了由行業企業專家和本校骨干教師組成的專業建設委員會,進



    行了廣泛的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和學校專業建設規劃開展了人才培



    養方案修訂工作。



     



    3.2 教育教學改革



     



    學校公共基礎課,本著“面向學生實際、滿足升學和就業兩種需



    求,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優化課程結構,改變了傳統單



    一的講授法,提倡教師使用啟發式、討論式、辯論式、情景式等授課



    形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文化素養,調動學習積極性。



    學校專業設置校以“大而全、特而精”為方向,與平遙經濟發展、



    產業結構、人才需求緊密對接和融合,適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鄉鎮



    企業蓬勃興起、旅游服務業成為支柱產業等縣域經濟結構特點,開設



    有旅游商務、信息技術、藝術設計、機械制造等
    11 個專業,其中省



    示范專業 4 個,省重點專業 1 個,省重點專業建設儲備項目 3 個。











    獨具縣域特色的推光漆民族工藝品制作專業被教育部等三部委評估



    認定為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特色專業)。



    由于專業設置的動態調整,師資隊伍出現結構性短缺。學校通過



    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青年教師,同時從行業企業聘請具有豐富實踐工作



    經驗和較強動手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來校任教,保持了相對合理的師



    資結構。通過安排教師外出交流學習、培訓進修、聽專家講座、雙師



    型教師的培養、教師到企業實踐等多種形式,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



    和實踐能力。



    2018年,學校新增制定出了 4 份人才培養方案,18 門課程標準,



    12 門實訓指導書,12 門實訓任務書,6 門項目課程分任務制作了實



    訓教學視頻,教師在省級及以上刊物上發表論文
    50 余篇。2018年



    獎 度在市技能大賽中成績斐











     



    表七:2018年度省技能大賽獲獎情況一覽表



     



     





     
     
     
     
     


     
     
     
     
     


     
     
     
     
     


     
     
     
     
     


     

    序號


     

     

    項目


     

     

    姓名


     

     

    性別


     

     

    指導教師


     

     

    1


     

     

    南充市第七屆中職學生技能大賽


     

     

    黎志


     

     


     

     

    李松柏


     

     

    2


     

     

    南充市第七屆中職學生技能大賽


     

     

    曾蒼龍


     

     


     

     

    李松柏


     

     

    3


     

     

    南充市第七屆中職學生技能大賽


     

     

    甘秋紅


     

     


     

     

    李松柏


     


    學校洞悉自身所處的時代潮流和區域特點,深刻把握職教發展的自我需求和社會需要,多年來堅持“雙主體、全過程、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各專業結合自身特點,深化培養模式,比如:數控、焊接專業融入了 “學做融通、產訓結合、工學一體”的特色,美術設計與制作專業融入了 “學崗融通、學訓一體、工學結合”的特色,會計專業融入了 “以崗定學、學訓合一、頂崗實習”的特色,形成了各自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了校企共同培養學生的機制。2016 年,學校又在工藝美術專業推行“(0.5+0.5)×2+1”的民族手工技藝傳承模式,在數控、焊接、酒店專業嘗試“三段育人、二元評價”的現代學徒制模式,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施行“校企循環、螺旋遞進”的服務平遙旅游產業模式。



     



    學校加強信息化教學,推動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融合。對教師



    的  PPT、微視頻、微課網絡課程建設技能和方法進行專項培訓和輔導。



    在教學資源庫建設方面,目前,資源庫內收錄了大量教學經典案例、教學視頻、教學課件和課程試題庫,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和學習資源。



    在國際合作辦學方面,我校與德國黑森州德中經濟文化促進會,黑森州州立國家音樂教育學院簽訂合作協議,引進商務德育課程。為我校旅游系做大做強做優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平遙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德國,平遙足球事業的發展,乃至為平遙企業、商會與德國全方位合作搭建了平臺。



    3.3 教師培養培訓



    學校教師培養主要是依靠校本培訓、遠程培訓、離職培訓、短期學習培訓和到企業生產實習培訓等方式。培訓經費學校全部報銷并根據財經制度給于一定的補助,校本培訓和遠程培訓要求在職教師全部參加并納入教師考核。2018年我校教師有2人參加了省級以上的培訓,有 15人參加了南充市組織的短期學習培訓,有
    9 人參加了企業的生產實習培訓。



    校本教研和技能比武是學校教師培養行之有效的常規措施。綜合系開展基于板塊、分層點評的磨課活動,藝術系開展了“同題異構”的賽課活動,工藝系開展了“細節求精、教法求新”的煉課活動,機械系則把教與學雙向評價搞得轟轟烈烈!同時還采用技能考試這根“指揮棒”,促進教師專業水平不斷提高。美術專業實行師生同考,教師作品和學生作品一同密封閱卷;電商專業師生同場競技,數控、焊接用理論考試+技能比武的方式,開展雙師能力過關考核,采用“教師比賽、學生觀摩”的形式進行,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創新和設計的潛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3.4 規范管理情況



    2018年度修訂和完善了學校管理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教學督導、學生評教、教師聽課、教師評教、評學制度和學生綜合評價體系,形成了由教學質量監控運行系統、教學信息收集與處理系統、教學質量監控調控系統組成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校實行校系二級管理。在學校規范管理的框架內,各系部根據專業特點,制定符合各自專業特征的教學管理考核辦法以及績效工資積分考核方案。充分發揮基層管理的主動性和實戰型。



    后勤工作流程的規范化和后勤服務過程的精細化。通過不斷的探索、反思、總結,學校提出了全力創建"全國一流后勤服務"的工作目標。具體提出了后勤人員工作的“六規范”,規范語言行為、規范著裝行為、規范工作時間、規范考核制度、規范工作流程、規范服務追蹤。要求各中心、各班組始終堅持這一中心不動搖,并根據部門情況逐項落實。



    校園安全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保持一貫的優良傳統,每學年都專門召開校園安全工作會議,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實行“誰的崗位誰負責、誰的課堂誰負責、誰的班級誰負責,誰的學生誰負責”的“一崗雙責”。責任部門定期對責任區內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把隱患當事故對待而認真排除。堅持“六不”原則,即“制度不落后,管理不放松,教育不遺漏,投入不吝嗇,懲戒不拖沓,不遺余力地打造全國一流的平安校園”。我們加強“四防(人防、物防、技防、協防)工作管理。



    在創建“全國一流的學生公寓管理”工作上出實招、見實效,引入現代企業標準化管理的理念,實施公寓的“7S”管理,不僅提高了管理質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及自我意識,而且也提高了公寓管理的安全系數。



    嚴格財務管理制度。健全學校財務管理制度,明確財務部門各崗位職責。為提高校內資金使用、分配的合理性,做到用款有計劃、收支有標準、分析有資料、監督能到位。嚴格執行物價部門收費規定和收費標準,不亂收費,學校收入由財務處統一歸口管理,執行收支兩條線;學生的服務性收費、代辦費?顚S,按學期進行結算,并進行公示。積極開源節流,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方針,加強了招待費的管理,加強水電管理。



    3.5 德育工作情況



    開齊開足德育課,堅持每周一節班會課。以“網格化管理”為載體構筑了“三全育人”管理模式,實現德育管理精細化;用現代企業文化提高師生職業素養,用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師生道德品質,用紅色經典文化塑造師生核心價值,形成了文化育人的管理亮點!懊吭陆逃龜⑹觥薄鞍嘀魅紊除垺,關注的就是班主任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發生發展。



     



    “學生心靈成長周記”“特色主題班會”“十佳班長論壇”,提供了一個自我



    展示、示范引領的平臺,對打造班級品牌、提升自主管理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靶⒂H尊師、規范自律”“天地心、家國情”等德育主題活動成效顯著,與去年同期相比,學生重大違紀大大減少。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志愿服務活動校田徑運動會、專業技能比賽、“筑夢新征程”文藝匯演等各類活動精彩紛呈,以主題引領活動,用活動渲染主題。社團活動豐富多彩,三大校級組織招募了各路精英,他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不斷刷新第二課堂成績單,“最美中職生”盡顯風流;@球、武術等各類文體協會成立了,潛水多年的高手紛紛亮相,大顯身手。積極參加文明風采大賽,各級各類文體比賽,多人多次獲得各類榮譽。



    3.6 黨建情況



    學校黨委緊緊圍繞學校改革發展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探索黨建和教育教學工作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提高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取得了顯著的育人效益和辦學效益。以“兩學一做”為指導,開展全校性政治理論學;顒。發揮黨員先進性,通過黨員的帶頭與輻射,提高全校教職工特別是黨員干部的素質。以精準扶貧為抓手,發揮全體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四、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



    進入“后示范”時期,學校校企合作的道路在荊棘中開辟,在摸索中突圍,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扎實推進,把多年的探索凝練為“6321工程”,即提升“6”個“共同”——在過去已有的校企共建基礎上,全面提升合作層次和合作內涵,與行業企業共建課程體系、共建評價體系、共建實訓基地、共建雙師隊伍、共促招生就業、共同技術研發;實行“3”層對接——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實習對接生產;建好“2”種“課堂”——把企業搬進學校,把課堂搬進企業;最終實現“1”個目標——企業生產性效益和學校教育性效益共享共贏。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升級工學結合模式,歸納起來大體有四種模式:(1)“企業真實崗位體驗”的工學結合模式。學校分別于申通物流和寧波舜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物流和光電技術實訓基地。學校提供場地和部分設備,企業提供部分設備、實訓崗位、實訓耗材。共建大師工作室、理實一體化教學車間、分段輪崗實訓生產車間;貙嵭许椖拷虒W,為學生實訓提供了完全真實的企業崗位環境。(2)“企業真實項目進校園”的工學結合模式。學校立足基地建設,將企業生產中跟學校專業崗位群對應的某些工段移進學校,類似于將工廠中的一個車間段搬進了校園,實現了“工作驅動、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



    4.2 學生實習情況



     



    學校嚴格執行《教育部等五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的通知》(教職成[2016]3 號 ),制定了《平遙現代工程技術學校實習就業管理辦法》,強化領導,一把手校長為學校實習、就業領導小組組長、招就處、教務處、系部主任為成員。2016
    年實習就業
    353 人,區內就業
    160 人,自主創業
    26 人。通過雙向選擇招聘的就業單位有福州客運段、廣佛高速、電訊盈科、重慶申通快遞分公司、浦東機場等,這些單位實習工資平均 2500 元/月以上,工作時間每天不超過 8小時,周六日正常休息,若需加班,按國家規定執行。經調查,這些用人單位對我校實習生滿意度達 95%以上。



    他們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培訓中去,快速轉換身份,融入企業,工作業績突出,吃苦耐勞、工作責任心強,深受企業好評。



    五、社會貢獻



    5.1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



     



    就業水平是衡量一所學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最直接的數據。學校就業率一直穩定在 94%左右。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加快了學生職業發展速度,一些優秀學生,實習期間就成為班組長、線長,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例如,鐵道施工與養護專業學生就業到中鐵二局、中鐵八局等國內、國際一流企業,并深受企業歡迎。



    學生實習期間工資在 2000--5000 元,隨著崗位能力的提升及自身發展空間的拓展,學生初次就業工資達到 3000 元以上,而且全部有五險一金,社會保障狀況良好! 2018年學校為社會培養各類技術技能人才 612 人,用人單位滿意度81.78%,比上一年度增長 1.27%。



     



     



    表八:企業對畢業生滿意度調查匯總



     



     





     
     
     
     


     
     
     
     


     
     
     
     


     
     
     
     


     
     
     
     


     
     
     
     


     

    調查年份


     

     

    發放分數


     

     

    回收分數


     

     

    滿意度


     

     

     


     

     

     


     

     

     


     

     

     


     

     

    2017


     

     

    1169


     

     

    1154


     

     

    80.51%


     

     

     


     

     

     


     

     

     


     

     

     


     

     

    2018


     

     

    1226


     

     

    1178


     

     

    81.78%


     

     

     


     

     

     


     

     

     


     

     

     


     


     



     



    六、舉辦者履責



     



    6.1 經費保障



    2018年中央和省里的免學費資金已到位,生均撥款 0.39 萬元。



    6.2 政策措施



    制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履行職業教育工作主要職責》等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共同研究情況,協商解決難題,制訂政策措施。落實和擴大職業學校辦學自主權,健全多方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等決策機制,加快建立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



    七、特色創新



     



    案例一:依托企業辦專業,辦好專業強行業



     



     



    2015年,我校抓住國家加快職業教育發展的一系列的契機,實行校企合作。依托校企合作實訓基地----中鐵八局,將專業緊俏人才培養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融合起來,作為學校的使命和職責,發揮和提升辦學的綜合效益。經過三年的探索實踐,我校已建成融產學研與教學做于一體的,集專業教學、生產實習、產品展銷于一體的鐵道施工與養護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訓實踐等提供了實訓條件和創作條件,F已產生顯著的辦學成效和社會效應



    (一)辦學成效



     



    1、我校和申通物流已經建成了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我校為企業提供車間、辦公場所,以企業名稱冠名實訓基地,并利用我校影響力為企業進行宣傳推廣。我校邀請課程專家指導制定專業標準,人才培養方案。學校專業教師和企業工藝美術大師共同組成專業建設委員會。制定了《關于加強推物流服務業管理專業建設的方案》,用制度的形式保障該專業的健康平穩持續發展。



    企業則為我校帶來培訓師資、直接參與教學、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學生職業素質評價。企業為師生提供實習耗材、并無條件地接受頂崗實習。



    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接受企業管理模式、采取校企一體化、市場化評價標準,師生在技術成熟的條件下有限參與企業生產,生產效益歸企業。



     



    (二)社會效應



    1、校企合作建設推光漆藝專業,推動了平遙推光漆藝產業的轉型升級



    2004 年平遙推光漆器廠破產后,幾百名工人分散在
    100 余戶生產作坊各自經營。家庭作坊式經營模式,造成了推光漆器產業不獨立,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旅游業,也導致了產品質量良莠不齊,甚至一些傳統手工藝也瀕臨失傳。我校成立推光漆藝專業,實行校企合作辦學,集中平遙推光漆藝行業精英、藝術大師,制定課程標準、行業標準,開發校本教材,實施項目教學,科學培養專業人才,為企業產品研發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增添了活力,帶動了整個行業規范化發展,為整個平遙推光漆產業的轉型升級做出獨特的貢獻。



     



    八、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8.1 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職業教育理念還沒有真正確立,運用



    職業教育理念推進改革創新的自覺性需要進一步提高;



    二是學校專業設置服務地方經濟能力不足,在當地經濟建設中參



    與度不高;



    8.2 改進措施



    一是抓住“十三五”新的發展機遇期,遵照國家和省有關文件的指示精神,從管理體制、制度保障、專業建設、師資培養、產教融合、學生發展、德育工作、對外交流、文化建設等各個方面,做好頂層設計,制定比較詳細的具體的發展規劃,要制定路線圖、確定時間表、明確責任人,統籌兼顧,有序推進。









     






     



     



     



     



    南充運輸工程職業學校



     



     



     



     



     



     



     



     



     



     



     



     



     



     



     



     



     



     



     



    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2019 年度)



     



     



     



     



     



     



     



     



     



     



     



     



     



     



     



     



     



     



     



     



     



     



     



     



     



     



     



    二○一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目錄



     



     



     



     



    一、學校情況……………………………………………………1



     



    1.1 學校概況……………………………………………………1



     



    1.2 學生情況……………………………………………………2



     



    1.3 教師隊伍……………………………………………………3



     



    1.4 設施設備……………………………………………………4



     



    二、學生發展……………………………………………………5



     



    2.1 學生素質……………………………………………………5



     



    2.2 在校體驗……………………………………………………6



     



    2.3 資助情況……………………………………………………6



     



    2.4 就業質量……………………………………………………8



     



    2.5 職業發展……………………………………………………9



     



    三、質量保障措施………………………………………………9



     



    3.1 專業動態調整………………………………………………10



     



    3.2 教育教學改革………………………………………………10



     



    3.3 教師培養培訓………………………………………………14



     



    3.4 規范管理情況………………………………………………15



     



    3.5 德育工作情況………………………………………………16



     



    3.6 黨建情況……………………………………………………17



     



    四、校企合作……………………………………………………17



     



    4.1 校企合作開展情況和效果…………………………………17











     



    4.2 學生實習情況………………………………………………19



     



    4.3 集團化辦學情況……………………………………………20



     



    五、社會貢獻……………………………………………………20



     



    5.1 技術技能人才培養…………………………………………20



     



    六、舉辦者履責…………………………………………………22



     



    6.1 經費保障……………………………………………………22



     



    6.2 政策措施……………………………………………………22



     



    七、特色創新……………………………………………………22



     



    八、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33



     



    8.1 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33



     



    8.2 改進措施……………………………………………………33











     



     



    一、學校情況



     



    1.1 學校概況



     



    南充運輸工程職業學校創辦于1997年,學校創辦之初為川北財經專修學校,2010年更名為“南充運輸工程職業學!。學校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西河北路69號,占地面積70.8畝,在校生達3000余名。22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適時開設熱門專業,培養了大批優秀實用人才,為推動經濟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學校先后榮獲南充市職業教育先進單位、順慶區辦學先進單位、誠信辦學單位等數十項榮譽。



    學校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其中綠化用地面積1.15萬平方米,運動場地面積0.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1 萬平方米,校舍面積1.3萬平方米,其中實驗實訓建筑面積 0.1萬平方米,學生公寓建筑面積 0.95萬平方米。學校固定資產530萬元,其中教學設備 180萬元。



     



    1.2 學生情況



    2019 年,學校畢業生 725 人,學生鞏固率 99.33%,招收新生 591 人,在校生規模 1924人.



     



     



    2019年新生學生結構如下表:



     



    表一:學生結構情況表



     





     
     
     
     
     
     
     
     


     
     
     
     
     
     
     
     
     
     


     
     
     
     
     
     
     
     
     
     


     
     
     
     
     
     
     
     
     
     
     
     


     
     
     
     
     


     
     
     
     
     
     
     
     
     
     
     


     
     
     
     
     


     
     
     
     
     
     
     
     
     
     
     
     


     
     
     
     
     
     
     
     
     
     
     


     

    項目


     

     

    2018年


     

     

    2019年


     

     

    增長情況


     

     


     

    人數


     

     

    所占


     

    比重


     

     

    人數


     

     

    所占


     

    比重


     

     

    人數


     

    增長


     

     

    比重


     

    增長


     

     


     

    新生總人數


     

     

    786


     

     

    0.376


     

     

    591


     

     

    0.307


     

     

    -223


     

     

    0.329


     

     


     


     


     

     

    市內


     

     

    140


     

     

    0.69


     

     

    185


     

     

    0.31


     

     

    45


     

     

    0.32


     

     

     


     

    市外


     

     

    646


     

     

    0.31


     

     

    406


     

     

    0.69


     

     

    -240


     

     

    -0.37


     

     

     


     


     


     


     

     

    農村


     

     

    620


     

     

    0.78


     

     

    501


     

     

    0.85


     

     

    -119


     

     

    -0.19


     

     


     

    城鎮


     

     

    166


     

     

    0.22


     

     

    90


     

     

    0.15


     

     

    76


     

     

    -0.45


     

     



     



     



    從上表可以看出,我校生源以外市為主,本地生在逐年增加。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入學分數比較低,生源質量不高。



     



    1.3 教師隊伍



     



    學,F有專任教師
    45 人,本科以上學歷 35 人,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 1人,占 3%;具有高級職稱的 2人,占 6%,中級以上職稱的 6人,占 13.3%;學校以優化“雙師”結構為師資隊伍建設重點,不斷強化“雙師”素質師資隊伍建設力度,通過培訓、下企業鍛煉、參加技能大賽等形式,不斷提高實際工作技能和社會實踐經驗,“雙師”素質教師比例不斷提高,專業教師雙師型比例達到 22.2%。



    表二:師資隊伍情況表



     





     
     
     
     
     


     
     
     
     
     


     
     
     
     
     


     
     
     
     
     


     
     
     
     
     


     
     
     
     
     


     
     
     
     
     


     
     
     
     
     


     
     
     
     
     


     
     
     
     
     


     
     
     
     
     


     
     
     
     
     


     
     
     
     
     


     

    項目


     

     

    2018年


     

     

    2019 年


     

     

    增長數


     

     

    增長率


     

     

    專任教師人數


     

     

    38


     

     

    45


     

     

    7


     

     

    18.4%


     

     

    生師比


     

     

    53:1


     

     

    23:1


     

     

     


     

     

     


     

     

    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人數


     

     

    29


     

     

    35


     

     

    6


     

     

    20%


     

     

    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


     

     

    76%


     

     

    77%


     

     

     


     

     

    1%


     

     

    專任教師碩士以上學歷人數


     

     

    1


     

     

    1


     

     

    0


     

     

        0


     

     

    專任教師碩士以上學歷比例


     

     

    2.6%


     

     

    2.2%


     

     

     


     

     

    -0.4%


     

     

    專任教師高級職稱人數


     

     

    2


     

     

    2


     

     

    0


     

     

    0


     

     

    專任教師高級職稱比例


     

     

    5.2%


     

     

    4.4%


     

     

     


     

     

    -0.8%


     

     

    兼職教師人數


     

     

    2


     

     

    5


     

     

    3


     

     

    7.4%


     

     

    兼職教師比例


     

     

    5.2%


     

     

    11.1%


     

     

     


     

     

    5.9%


     

     

    實訓指導教師數


     

     

    2


     

     

    2


     

     

    0


     

     

    0


     

     

    實訓指導教師比例


     

     

    5.2%


     

     

    4.4%


     

     

     


     

     

    -0.8%


     


     



    二、學生發展



     



    2.1 學生素質



     



    學校把德育課課程建設與學生常規管理緊密結合,以“網格化管



     



    理”為載體,用個性鮮明的“最美教室”“主題班會”“主題黑板報”,共同



     



    組成了“一班一品”特色文化,激發和引導著孩子們自我發展。學校積



     



    極開展各種社團活動,文體協會,用活動引領學生思想情操。學生思



     



    想政治素質總體上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有較高的政治參與意識,



     



    把各種黨團活動搞得有聲有色。



                                                                                                                                                         



    2.2    在校體驗



     



    建設“幸福校園”是 2018 年度我校工作重點。學生在校體驗成為我校持續跟蹤的管理績效評價的重要指標。學校通過發放相關調查表對學校各項工作滿意度進行調查,通過隨機取樣進行數據分析,學生理論學習滿意度為 87%、專業學習滿意度為 94%、實習實訓滿意度95%、校園文化與社團活動滿意度為 92 %、生活滿意度 95%、校園安全滿意度為 98%,畢業生對學校滿意度為 98%。



     



    2.3 資助情況



     



    根據晉財教[2012]343 號文件,我校從 2010 年起上升為普通中專,按照政策從 2012 年秋季起實行免學費全覆蓋,即上我校的學生不收取學費。每生每年補助 2500 元劃拔給學校資金。所收免學費補助資金,全部用于學校的日常公用經費和改善辦學條件等。



     



    表三:免學費一覽表





     
     
     
     
     
     
     


     
     
     
     
     
     
     


     
     
     
     
     
     
     


     
     
     
     
     
     
     


     
     
     
     
     
     
     


     

    學期


     

     

    免學費人數


     

     

    免學費總額(萬元)


     

     

    省分擔(萬元)


     

     

    中央分擔(萬元)


     

     

    縣分擔(萬元)


     

     

    備注


     

     

    2018 年春季


     

     

    2112人


     

     

    2006400


     

     

     


     

     

     


     

     

     


     

     

     


     

     

    2018 年秋季


     

     

    2073人


     

     

    1969350


     

     

     


     

     

     


     

     

     


     

     

     


     

     

    2019 年春季


     

     

    2074人


     

     

    1970300


     

     

     


     

     

     


     

     

     


     

     

     


     

     

    2019年秋季


     

     

    1922人


     

     

    1825900


     

     

     


     

     

     


     

     

     


     

     

     


     


     



    根據晉財教[2012]343 號文件,我校高一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在校學生的 15%確定。在資助評審過程中,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資助范圍、資助對象、資助標準符合政策要求。不存在暗箱操作、人為調節分配或平均, 分配,對評審結課進行有效公示。近年來,學生的銀行卡已打好發放到每位享受資助的學生手里。



     



     



    表四:學生國家助學金一覽表



     



     





     
     
     
     
     
     
     


     
     
     
     


     
     
     
     


     
     
     
     
     
     
     


     
     
     
     
     
     
     


     
     
     
     
     
     
     


     
     
     
     
     
     
     


     
     
     
     
     
     
     


     
     
     
     
     
     
     


     
     
     
     
     
     
     


     
     
     
     
     
     
     


     
     
     
     
     
     
     


     
     
     
     
     
     
     


     

    學期


     

     

     
     
     
      上一篇: 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暨教師節慶;顒勇≈嘏e行
      下一篇: 南充運輸工程學校2021年度質量報告
     
    相關閱讀:
    南充運輸工程學校2021年度質量報告  [2021-11-30]
    2019年度教育質量年度報告  [2020-04-06]
    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暨教師節慶;顒勇≈嘏e行  [2019-09-10]
    新生報到第一天 :場面火爆 暖意濃濃  [2019-08-03]
    2019年度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  [2019-06-05]
     
     
     
    Copyright 2006-2008 by www.cstxw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使用分辨率1024*768 南充運輸工程職業學!∈馡CP備17014517號-1  南公信安(備)51130030000226  網絡報警
    地址:四川省·南充市西河北路69號  電話: 0817-2228526 2393727   管理登陸
    欧美换爱交换乱理伦片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女人裸体自慰的全过程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综 天堂视频的在线 av熟女
  • <rt id="qcaws"></rt>